7.8保险公众宣传日,福建平安产险在行动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目前中国适合大型地面电站的土地资源和并网点已日益稀缺。
一位光伏行业人士称,连尚德、赛维这样财务出现严重问题的企业,都位列六大之列,让人看不懂。2012年,国开行在内部圈定了六大六小光伏企业名单,给予重点扶持。
其中包括一笔价值5.7亿美元的可转债。该公司于2010年10月开始扩建6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投资总额为1.78亿美元。当无法满足时,评级机构可能不得不将客户拱手让人。公司有息债务以短期借款为主,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覆盖程度良好,公司资产流动性较强,故偿债风险较小。至于其后续怎样,缺少足够深入的监管和保障,这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银行的资金安全。
有限竞争的市场更利于评级机构的发展。晶科闯关如此情形下,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晶科)仍在2013年1月成功发债,但代价高昂。2012年,面对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欧美双反,全行业竞争激烈等不利影响,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成本、品牌和营销网络优势,全年组件出货量超过2200兆瓦,同比增长40%,成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
1月29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英利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碳减排先锋项目发布会上透露,到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目标上调至35GW(吉瓦)。如果后续电价补贴及税费优惠政策出台并落实,市场有望加速释放。事实上,作为未来光伏产业希望的田野的国内市场,这两年也确实发展迅猛。或向建设光伏电站的传统发电国企供应光伏组件,或直接投资建设光伏电站,为光伏组件生产找到了新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美双反对企业造成的冲击。
而此前,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调整到21GW的目标原本被认为是定格,不会再做出调整。据悉,今年1月份以来,光伏全线产品价格结束了近9个月的连续下跌,出现了反弹,其中单晶硅片和单晶电池片产品涨幅较大,最上游的多晶硅料价格也小幅反弹。
面对这种现状,国家开始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出台《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满足条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承诺接入电网等中国光伏业唯有狠下内功、强筋健骨,面对外界风云变幻才能处变不惊、应对自如。同时,由于中国很多光伏企业都从欧洲进口原材料、部件、制造设备,因此这也将给欧洲带来附加值的减少。正如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新闻发言人普罗伊格沙斯的表述,对华双反有助于增加欧盟光伏企业的产量,以及光伏生产制造类企业的就业机会,只是由此在欧盟光伏生产领域带来的就业增加数量最多不会超过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上所失去的就业机会的20%。
但笔者认为,中国光伏业为此感到庆幸,实在还为时尚早。正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中外光伏贸易战的最终走向如何,寄望外人手下留情、期盼政府高举挡箭牌,都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在欧盟对华相关贸易制裁明朗化之前,中国或将保持观望姿态,并可随时调整对于欧盟多晶硅的贸易指针,作为牵制欧盟的有效手段。同样是光伏贸易争端的意外变脸,对于业者却是一则以忧、一则以喜。
此外,以欧盟与中国打交道的秉性,就算其有意撤销对华光伏业的制裁措施,也一定会以此为筹码来换取中国在其他政经领域的妥协与合作。而来自《上海证券报》的报道称,由于春节长假等因素,商务部内部一些程序还没有走完,初裁结果的出炉也相应延期,预计要到3月底前才会正式公布初裁结果。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伴随龙去蛇来,对于中国的光伏人来说,去年的种种不快和惨淡都已成往事。围绕光伏行业的较量,还只是中欧之间全方位博弈的一个侧影。
其次,这篇报告提交欧盟委员会后,很可能只会促使欧盟更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其对华光伏双反方案,帮助其在实现对华精准打击的同时,尽量避免误伤自身。毕竟,中国有求于欧盟者众,欧盟迄今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对华军售解禁也是一拖再拖。然而,这一预想中的开年礼炮却意外哑火,商务部打起了太极,称初裁尚无明确时间表。按照国际贸易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双反这类贸易制裁措施通常适用该条款,中方企业将可据此与上游的海外多晶硅公司顺利解除尚未履行的长期订单,摆脱光伏贸易冤大头的尴尬。无论怎样,说好的对外多晶硅双反爽约,最欲哭无泪的恐怕莫过于那些手握200多亿美元高价海外长单的光伏组件厂商。值得注意的是,谈及有关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的情况,沈丹阳称,尽管尚无确切的消息,但商务部正在与相关方进行磋商以及有关的应对工作。
因此,无论是指望欧洲同行良心发现,甚或希冀一篇调查报告就能促使欧盟放下已经举起的双反大棒,类似想法只能说是很傻很天真。因此,商务部的多晶硅双反虽然遭遇延宕,却不会轻易告吹。
迎头冷水:商务部对美欧双反初裁延期 在商务部2月20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的表态,无疑给众多满心期盼的中国光伏业者泼了一盆凉水。调查结果已呈交欧盟委员会,并很可能影响欧盟今年6月做出的初裁结果。
笔者猜测,此次中国多晶硅双反初裁的延期出炉,与当前中欧就欧盟对华双反展开的磋商应不无关系。也就是说,如果3月份出台初裁结果,则最迟在7月份必须出台终裁结果。
看来,欧盟对华光伏业上演的制裁戏码,同样将重创其自身光伏业。调查显示,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后,将导致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安装及相关服务需求大量减少,从而减少就业机会,尤其是光伏产业链上除生产以外环节上的就业机会。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0%的惩罚性关税,将导致欧盟在惩罚措施实施3年内失去17.55万个就业机会,3年内损失184亿欧元的附加值。受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的委托,瑞士经济顾问公司Prognos的调查表明,如果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下滑,从而导致欧盟失去24万个就业岗位。
据此推算,法定调查期可至今年11月,如果延期的话可能还会拖至2014年。原本这些企业就望眼欲穿地盼着对美欧多晶硅双反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顺理成章的解套契机。
蛇年伊始,大家都在翘首企盼首个来自政策面的大礼包,即商务部对美欧韩多晶硅的双反初裁结果。按照此前的消息,初裁税率应该在2月20日正式出炉。
似是而非:欧盟对华双反得不偿失?笔者早就说过,贸易战无赢家,但凡祭起贸易制裁的双刃剑,都不免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欧盟愿意采取诸如提供财政补贴、创造额外就业机会等手段,将双反对其自身的副作用缩减至当地业者能够容忍的程度,类似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这样的行业组织,对于欧盟向中国同行开刀应该是乐观其成的。
至于针对美欧韩的多晶硅双反,调查机关将会在法定时限内完成调查,现在离完成调查时间还比较长。同样,上述调查结果可能影响欧盟对华双反,但也不会令欧盟就此收回成命。而如果税率达到60%,欧盟失去的就业岗位和附加值将分别达到24.2万个,以及272亿欧元。面对记者的追问,沈丹阳的最终表述是,将根据案情和调查结果适时发布初裁和终裁结论,关于何时发布以及发布的裁决结果尚无确切消息。
商务部是在去年7月20日对我国自美韩进口多晶硅立案的,11月1日正式启动对欧盟输华多晶硅的双反调查。欧洲人只是在权衡利弊后,感觉此举有些得不偿失,而并不是在反思其对华动辄贸易制裁这一恶劣行径本身。
另一方面,鉴于美国对华光伏双反的靴子落地,中美在此方面已不存在回旋试探的余地,来而不往非礼也,中方展开相应的贸易报复也是势在必行。但笔者认为,中国对美欧韩多晶硅双反或延期出台,但不会轻易流产。
此外,按照规定终裁必须在初裁后4个月内作出。首先,这篇报告对于欧盟双反合理性、必要性等并没有质疑和否定。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